第534章 经济帐(1 / 2)

看到一点快要笑到爆的言论,所以决定胡乱打点东西。

“凡攻守之械,害物最重,其势可畏者,莫甚於炮”,投石器作为城防作战的利器,无论在东方或西方,很早就登上了战争舞台。但同样是投石器,原理却并不一定相同。

西方早期,以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投石器,是扭力抛石机和弹力抛石机,扭力抛石机是依靠扭绞绳索产生动力抛射石弹,弹力抛石机是依靠抛杆的弹力来抛射石弹的:

“典型的靠扭力发射的抛石机由地上的坚固沉重的长方形框架,一根直立的弹射杆,顶上装有横梁的两根结实的柱子构成。弹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绳索绑在长方形框架的两端,正好位於支撑架下面的位置。平时绳索使弹射杆紧紧顶牢支撑架上的横梁。弹射杆的顶部通常做成杓子的形状,有时在弹射杆的顶端装一皮弹袋。弹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杓子”或皮弹袋里放进岩石或其他种类的弹体。当用扳机装置松开绞盘绳索时,弹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复到垂直位置,并与横梁撞击,产生的惯性力便将弹体以弧形轨道弹向目标。罗马士兵将这种机械称为野驴,表示弹射杆撞击横梁时长方形框架的后端向上提起的样子就象驴子“弹跳”一般。”

弹力抛石机又称弹弩,“它基本上由炮架、弹射装置、弹射槽(相当於近代加农炮的炮管)和底座等部分构成。炮架由两根水平横杆组成,横杆被四根坚硬的垂直木条隔开,炮架被牢固地放置在底座上。这样炮架就形成了三个窗口,弹射槽穿过中间的一个窗口,旁边二个窗口的外侧支撑杆上各系着一束稍微扭绞着的垂直绳索(用人的头发和动物的腱制成)。在扭绞着的绳索中插两根坚硬的木梢,然后同另一根结实的弓弦绑在一起。用很大的拉力将弓弦安放在弹射槽中弹射物(通常为投枪)的后面,然后拨动扳机装置将弹射物弹出。”说白了,这玩意和咱们的床子弩是一类东西。

中国的投石器最早出现於战国时期,传统的中国式投石器是人力杠杆式投石器。

“它有一根巨大的投石横杆,装在一座直立的支架上,由一队士兵站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绳索将石弹抛出。”炮分单梢和多梢(最大七稍,要250人施放!)。梢指炮梢,架在木架上,一头用绳索栓连容纳石弹的皮窝,一头系以许多条绳索,给人拉拽。

杠杆投石器杠杆的优点是行程大,所能承受的力量也大,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很讽刺的是:出了阿基米德的地方直到1147年才在战场上使用杠杆式投石器。

而所谓回回炮,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投石器——平衡重锤抛石机,又称配重式抛石机。它采用的是双重杠杆原理,用绞盘升起重物,然后重物下坠,杠杆另一头的弹丸发出。即将原先用人牵拉绳索改为用滑动平衡重锤来抛射石弹。在设计上,它比杠杆式投石器远为复杂,且形体巨大,电影《天国王朝》虽然对这种投石器的威力有所夸大,但对其制型的考究却还算到位——平衡重锤重量通常都在4——10吨,可以想象这玩意有多巨大。

平衡重锤抛石机最早由波斯人发明,并通过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几乎同时传播到东西方战场,《元史阿里海牙传》记载“会有西域人亦思马因献新炮法,因以其人来军中……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在领教了这种从外部传入的新式武器的威力后,宋政府立刻着手对其进行仿制,仿制品就是所谓“襄阳炮”,后来宋亡之时,忽必烈还特别降旨关照俘虏的600多名“襄阳炮”工匠,将他们全部好吃好喝伺候着为己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